▎藥明康德/報道
精準醫療是生物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是目前的投資熱點。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公布“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列入國家戰略。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諸多生物技術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旨在通過收集遺傳與健康數據,為老百姓提供全新的高科技健康服務。《彭博商業周刊》也于近日推出長文,為讀者們介紹欣欣向榮的中國精準醫療行業。
打造健康地圖
《彭博商業周刊》認為,諸如藥明康德集團企業明碼生物科技等在內的中國生物技術新銳正在為用戶們提供全新的服務。通過這些服務,普通百姓就能夠了解自身的遺傳信息,更好地了解自己。目前,這些服務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除了這些針對普通百姓的產品,中國的企業家、科學家與醫生們希望將精準醫療更多應用于醫學和疾病治療上。液體活檢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能通過血檢尋找血液中的關鍵標志物,從而診斷癌癥的發生情況。此外,另一些應用有望根據每個人的遺傳信息與環境因素,量身打造治療方案。
▲精準醫療有望為我們帶來“健康地圖”(圖片來源:谷歌)
盡管這些應用相對而言還處于研發的早期,但許多科學家們對它的未來表示看好。哈佛大學生物信息學教授Isacc Kohane博士表示,談到精準醫療,整個科學界都以“谷歌地圖”作為標桿。谷歌公司在地圖上添加了餐廳、天氣和其他額外信息,細節極為豐富。同樣的,精準醫療有望為我們帶來一副“健康地圖”。在這幅地圖上,醫生隨處可見遺傳信息與環境的標注,因而能更好找到治療疾病的方法。
精準醫療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既能針對癌癥這一全球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又能針對一系列罕見疾病進行檢測。對癌癥患者來說,精準醫療能讓臨床醫生找到特定的突變,從而對癥下藥;而對罕見病患者來說,精準醫療能夠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這還不是精準醫療的全部應用。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孕檢與孕前篩查正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中國有著14億人口,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伴隨著5.6%的出生缺陷發生率,使中國每年新增的出生缺陷人數高達約90萬例。為了有效減少新生兒缺陷,許多產婦選擇進行無創孕檢。
▲梁穎宇女士在《彭博商業周刊》上提到,精準醫療是潮流(圖片來源:啟明創投)
《彭博商業周刊》舉了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穎宇女士的例子。2012年,當梁女士懷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她的醫生推薦她做了一項操作更簡單、風險更小的孕檢。只要抽上她的一管血,醫生就能從中找到胎兒的DNA,分析并尋找潛在的遺傳病風險。有了這段經歷,梁女士開始對精準醫療公司進行投資。
“投資精準醫療是毋庸置疑的潮流,”這名在過去10年里投資了60多家中國醫療健康公司的資深投資人說道,“中國正著眼成為全球生物技術的發電站,精準醫療是我們一定會投資的領域。希望中國的精準醫療領域能位于世界前列。”
明碼生物科技在2016年推出了無創孕前基因篩查產品——“福碼”,通過對育齡人群進行基因篩查,確認他們是否攜帶135種東亞人群高發的隱性遺傳疾病基因,結合遺傳咨詢,讓準父母們防患于未然。
“這些篩查能提供更多信息,了解知道孩子罹患遺傳病,甚至是攜帶遺傳病基因的風險!薄杜聿┥虡I周刊》說道。
“今日的遺傳學就好像上世紀70年代的計算機產業,”明碼生物科技的共同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Hannes Smarason先生說道,“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前路依舊漫長。”
限制精準醫療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有一個也許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這就是數據的儲存空間。一個人的基因組測序原始數據就高達100 G!耙治龀汕先f個基因組,是一個大數據挑戰!泵鞔a生物科技副總裁Edward Farmer先生說道。因此,對數據信息儲存空間的投資,就成了一大關鍵。
▲分析基因組是大數據挑戰(圖片來源:《彭博商業周刊》)
2016年5月,明碼生物科技與華為合作,推出了中國首個精準醫療云平臺——“明碼云”。它能讓不同的研究機構與科學家在云端儲存精準醫療數據,推動國內基因組學信息及精準醫療大數據的集中和應用,促進政府相關部門、醫療行業及學術界在精準醫療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助力中國的精準醫療計劃。
隨著基因組測序成本的迅速降低,獲取遺傳信息早已不是門檻。一個包含基因組序列和治療方案的深度信息池,將為解決疾病找到更多方案,《彭博商業周刊》寫道。
在中國政府的推動下,中國的精準醫療項目有很大機會在“科學層面超越西方”,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師Laura Nelson Carney博士說。
我們期待中國的精準醫療帶來更多造福百姓的產品!
|